|
原标题,上演“王子复仇记”!百年玛氏,糖果帝国是如何缔造的? 来源,搜狐号,三阿哥侃历史
玛氏家族很神秘,不对外公布财务报告,不公关,不对外做采访。但他们富可敌国,福布斯估算高达1200亿美元,仅次于沃尔顿家族——小遥说商业
1
玛氏食品
有这么一家公司,为了巩固自己家族地位,硬生生地把人家好好的箭牌口香糖先收购,再搞退市,自己却坚持不上市。
这就是玛氏食品公司,什么我们吃的德芙、士力架、彩虹糖、脆香米、益达、真知棒等等,都是他们家的。
还有我们家里猫猫狗狗吃的,什么皇家、伟嘉,还是他们家的。
尽管作为食品界的“宝洁”,这家公司的总部却显得寒碜,只能容纳80人的两层小楼,门口告示写着:私人领地,闲人免进!
玛氏家族更神秘,不对外公布财务报告,不公关,不对外做采访。他富可敌国,福布斯估算高达1200亿美元,仅次于沃尔顿家族。
但纵观玛氏发展史,却是一部暴脾气父子双重创业的大片。
儿子被老爹逐出公司,远赴他乡,遗产纷争与继母家族内斗争权30年,上演了一场“王子复仇记”。
玛氏创始人法兰克·玛氏,我们姑且叫他大玛,他患有小儿麻痹症。
我们常说,上帝给他“关上一扇门“的同时,给他留了一扇窗户。
虽然行动不便,整日待在家中,但从母亲那学会了做巧克力,并由此奠定了他一生的事业。
19岁时,大玛在美国明尼苏达州靠卖糖为生,之后娶了一位名叫艾瑟的一女子。
原本靠着小生意,日子过得平平淡淡。可到了1903年,一个响当当的巧克力品牌好时诞生,大玛的小作坊在工业化生产面前,被摁在地上摩擦。
一年之后,商场失意的大玛迎来了自己儿子——弗瑞斯特·玛氏。
儿子的出生,让困窘的家庭雪上加霜。眼瞅着日子过不下去了,艾瑟带着小玛去了加拿大讨生活。
被抛弃的大玛,很快再婚了,新妻子也叫艾瑟。
1911年,两人一起又创办了一家糖果公司。那个年代糖果和今天不一样,它由砂糖和液体糖浆混合而成,不易保存,也不方便携带。
转折点发生在1923年。老玛接到警察局的一通电话,原来他的“冤家”儿子因非法张贴香烟被抓,大玛心不甘情不愿给领回家了。
重回父亲身边的小玛,看到父亲做糖果生意,顿时来了兴趣。
他给老爹提议,能不能把巧克力包裹在麦芽糖外面?
这样不仅口感新鲜,又能随身带着。
13岁的小玛还给它取了个充满童话色彩的名字——银河棒。
20世纪初,巧克力还是个奢侈品,这小小的改变,既保持了巧克力的口感,还节约了成本。
银河棒推出后,美国的男女老少竞相购买,上市两年就卖了80万美元。
1927年,小玛又建议,把工厂搬到运输等综合成本更低的芝加哥西部,并把公司改名为玛氏。
三年之后,公司开发出士力架,大获成功,玛氏一跃成为美国第二大糖果制造商。
可正当事业蒸蒸日上时,父子两人经营理念发生了冲突。大玛说:“你看,我豪车、豪宅、马场和机场都有了,我已经很满足了。”
小玛满脸通红反驳道:“别看人家老大好时巧克力公司,愿意给供原料,如果哪天闹掰了,你还会重蹈覆辙,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产业链。”
但大玛整天想着小富即安,不再考虑扩张。
最令老玛不能忍受的是,小玛成天在公司上班,逢人就说,公司有今天的成就,都是他的功劳。
终于有一天,老玛摊牌了,丢给他5万美元,让他离开公司。
2
欧洲玛氏
郁郁寡欢的小玛到了英国,先是在雀巢等工厂打工,偷师学艺。
他细细研究欧洲人的口味,改良了“银河棒”,把它改名为“玛氏棒”。
随后,他又成立了欧洲玛氏公司,把“玛氏棒”推向市场,一炮走红。
仅仅3年时间,小玛就超过了父亲一辈子的收入。
天有不测风云,正当他的生意越做越大时,二战爆发。
英国政府征收高额税费,外商纷纷撤退。无奈之下,小玛也将公司迁回了美国。
当时,战争如火如荼,小玛却嗅到了商机。
他发现,士兵们上战场时,都会带些巧克力补充能量。但巧克力跟风干的馒头一样,硬邦邦的,十分难以下咽。
原来为了避免巧克力放在口袋里被熔化,好时公司把巧克力进行了高度压缩。
于是,小玛找到了好时老总威廉·莫里,提议共同研发一款不易熔化、且美味可口的巧克力。
1941年,裹着彩色糖衣的M&M’s巧克力豆问世,这个名字取自玛氏和莫里的姓氏首字母。
巧克力豆的出现,深受士兵们的喜爱。
战争结束后,为了向大众推广,小玛又找来广告大师策划,一句“不溶在手,只溶在口”经典广告语,迅速让M&M’s豆畅销世界。
大获成功之后,昔日的合作伙伴却闹掰了。
无法忍受小玛的暴脾气,威廉·莫里出让了自己全部股份。
从此,M&M’s豆成了玛氏独有品牌。
手握这样一项爆款产品,小玛却并满足于此。
在他心中,不希望世界上有两个玛氏。
3
商业帝国
早在弗瑞斯特在英国的第二年,父亲就因心脏病发作去世了。
根据遗愿,后妈和她女儿帕蒂分别得到1/3的股权,甚至后妈同父异母的弟弟——库本巴哈都获得1/6的股权,其余股权则分给了公司元老,而小玛什么也没得到。
1945年,小玛后妈去世,小玛拿到了她的股权,但还不足以和库本巴哈及元老们抗衡,他在玛氏依然没有话语权。
小玛想到了帕蒂,也就是他妹妹,希望能收购她手中的股权。
但从小看着帕蒂长大的库本帕哈,怎么可能让她轻易将股份,卖给并不熟悉的哥哥。
为提防小玛夺权,叔叔库本巴哈还修改了董事会制度,明目张胆地把小玛排斥在决策层之外。
小玛并没有就此泄气,他继续开拓自己的业务,将什么玛氏棒、M&M’s豆,以及著名大米品牌“本大叔”并入玛氏,换取更多股份,不断稀释敌对者的股份。
1947年,小玛拿下了董事会9席中的3席。
此后数年,元老们看到小玛精明的生意头脑,在金钱诱惑下,不断投向他。
叔叔库本巴哈的阵营逐渐被瓦解,随着他退休以及接班人帕蒂丈夫毫无建设业绩。
庞大的玛氏集团终于在1964年,迎来了它真正的主人——弗瑞斯特·玛氏。
小玛大权在握之后,开始了一系列大刀阔斧改革,从砍掉公司奢侈福利,到规范生产流程,再到严厉自己子女遵守公司规章制度,玛氏步入了快速发展期。
1973年,69岁的弗瑞斯特将权杖交给了家族第三代——儿子小弗瑞斯特、约翰及女儿杰奎琳。
与小玛不断发掘新产品不同,家族后代们更具国际视野,不断买买买,将玛氏商业版图进一步扩大。
他们先后买下了德芙公司、法国皇家宠物食品公司,等等。
2008年还联手巴菲特,斥资230亿美元收购美国最大的口香糖制造商箭牌,一跃成为全球行业老大。
如今,玛氏家族已传承到第四代,由杰奎琳的儿子史蒂芬·巴杰接班,但玛氏依然坚持不上市。理由是,只有家族百分之百掌控,才能保证公司管理的独立性和对利润的完全控制。
截至目前,玛氏拥有10多个品牌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国际品牌,员工7.2万人,年销售超过330亿美元,成为家族企业的典范。
《阿甘正传》里有句经典台词,“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,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会是什么味道。”
历经百年风雨,玛氏依然保持着市场洞察、产品研发和品牌焕新,不断给世人创造惊喜。
正如玛氏的愿景——“未来始于当下”,这也许是它带给我们国内企业的最大启示!
|
|